close

誰是被害者.png

(來源:Netflix)

 

又是一齣後勁很強,值得反覆思索的好劇。

 

原本自視聰明很早就猜到結局的我,一度看到第三集差點就棄劇了,不過在跟看過的朋友討論後,結局跟我想得不太一樣,於是在假日一次補齊剩餘的集數,雖然這部戲劇探討的是陰鬱、看似無法改變現狀的一些現象,但是看完心頭卻是暖暖的。

 

關於社會現象

這部影集透過一連串駭人聽聞的命案,除了過程中的抽絲剝繭一步步找出核心真相外,個人認為最重要的,是透過被害者本身的遭遇,代表著目前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,包括每一個主要角色的遭遇,都影響著之後的行為以及想法,進一步帶著我們去反思。

 

想來我真的很幸運,有一個完整的家庭,身邊有許多貴人還有好友陪在身旁,總會天真以及樂觀的面對很多事情,以前總認為想不開的人們為什麼要想不開,甚至覺得自殺是一件很不負責任的行為。隨著慢慢成長,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們,很多人跟我們不一樣,很多人經歷過了我們無法想像的遭遇,所以有些人會悲觀、會絕望,但這又是誰造成的呢?這部影集的案件有主要策劃主謀,但真的是主謀一人所為嗎?如果這個世界再友愛一點、不那麼勢利一點、不那麼貪婪一點、不那麼批判一點、多接納一點,這個社會上悲傷的事情是不是就會少那麼一點點?直到現在,還是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千千萬萬不要當任意批判的那個人,也許無心的一句話或行為,都有可能造成別人無法抹滅的傷害。

 

關於角色心境上的轉折

這齣戲的主要角色個性都很鮮明,患有亞斯伯格症、完全不信任任何人的鑑識人員、看似為了要新聞不擇手段的記者、看似不通情理的火爆警察、看似對這個世界絕望的被害人們,在經歷了一連串的事件之後,雖然大部分的事情看似無能為力,但還是有想要嘗試努力的人、想要再堅持一下的人、想要再多拉別人一把的人。

 

透過最後一集記者與犯人的精彩交鋒,兩個完全天差地遠的想法告訴我們,任何人、任何事情決不是單單一個面向而已,也許絕望的人已經無能為力了,也許他只專注在批判與不理解的人的身上,也許有他人也想要做些甚麼,很多個也許都是串連著的,但這些『也許』是要靠著絕望的人多堅持一下下才能看到的,可能多試幾次不一定有甚麼成效,就像張孝全飾演的亞斯伯格症鑑識人員不知道怎麼表達父愛一樣,照著記者跟他說的:『試了一次不成就再試第二次,再不行就再試下一次。』或許,多一點點的關心,而這個關心受傷的人也可以體會到的話,很多事情也許就會有轉機,我覺得這是這齣戲想傳達給我們的意念: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妮可 的頭像
    妮可

    妮可的日常

    妮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